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:英雄精神照亮新时代征程

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:英雄灵魂照亮新时代征程

一曲战歌唤醒热血记忆

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——每当这首战歌响起,几许人的心会随之震颤?看完《跨过鸭绿江》这部作品,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诚实再现,更是对英雄灵魂的最好诠释。70年前,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,毅然跨过那条象征着生死的江流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。今天的我们,是否还能感受到那种舍生忘死的勇气?

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最深的一点,就是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。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,杨根思、黄继光、邱少云……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字,而是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的年轻人。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安宁,却在民族需要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。这种灵魂力量,穿越时空依然震撼人心。

信念之光指引前行路线

看完《跨过鸭绿江》,我一直在思索: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战斗?答案无疑是坚定的信念。影片中那些催人泪下的场景告诉我们,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,而是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不迫,是战友牺牲后的继续前行,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。

当代青年或许很难领会那种纯粹的信念力量。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,却常常感到迷茫和空虚。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让我明白,正是由于缺失了那种为民族、为民族奋斗的崇高理想,我们才会在琐碎的日常中迷失路线。影片中的英雄们用生活诠释了一个真理:有信念的人生才有路线,有理想的青春才不虚度。

爱国情怀激荡奋斗力量

《跨过鸭绿江’里面最打动我的,是那些普通战士身上体现出的深厚爱国情怀。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没读过几许书,说不出什么大道理,但当祖国需要时,他们都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。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感,在今天这个安宁年代显得尤为珍贵。

看完电影后我不禁自问:如果是我,在那个年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?我们常说爱国,但在日常生活中,爱国又体现在哪里?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告诉我,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立足本职、脚踏实地的奋斗。正如影片所展示的,当年那些战士用生活捍卫国土,今天的我们则应该用聪明和汗水建设民族。时代不同,爱国的方式在变,但那份赤子之心永远不变。

实干灵魂铸就时代丰碑

《跨过鸭绿江’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:在极寒的长津湖,战士们即使冻成”冰雕”也保持着战斗姿态。这种”不干则已,一干到底”的实干灵魂,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需要进修的质量。影片告诉我们,辉煌出自平凡,英雄来自人民。那些创新了战争奇迹的战士们,不过是把普通的事务做到了极点。

联想到当下,我们是否在职业中也保持着这种”干就干好”的态度?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提醒我们,新时代的长征路上,依然需要这种不怕困难、勇于担当的实干灵魂。不同的是,当年的战场是枪林弹雨的前线,今天的”战场”可能是科研实验室、扶贫一线或是普通的职业岗位。但无论在哪个”战场”,实干都是最有力的武器。

铭记历史,开创未来

走出影院,《跨过鸭绿江》的震撼场景仍在脑海中回荡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。它告诉我们,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过去,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。那些年轻的生活已经逝去,但他们的灵魂永远活着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向前。

《跨过鸭绿江》观后感最终让我明白: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在实现中华民族辉煌复兴的新征程上,我们依然需要发扬那种”雄赳赳,气昂昂”的英雄气概。不同的是,我们不再需要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洪流,而是要用聪明和汗水去创新属于新时代的辉煌。这才是对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最好的纪念。